当前位置: 首页 > 滚动 > > 内容页

【中新皖间观察】安徽萧县的“精气神”

时间:2023-02-07 10:55:28 来源:中新皖事微信公众号 分享至:

编者按

观江淮风起云涌,察皖间细微秋毫。中新皖事微信公众号与中新网安徽客户端推出【中新皖间观察】专栏,旨在以原创内容为核心,以独家观点为引领,生产差异化文字传播产品,从专业角度洞察安徽,梳理安徽文化、社会等领域热点事件经纬。

产业发展壮筋强骨,文化艺术涵养精神。皖北萧县外强筋骨,内养精神,立足防腐蚀产业优势,传承龙城书画艺术,成为县域发展中的一支奇兵。


【资料图】

皖北萧县别名龙城,古称萧国,是“中国书画艺术之乡”,该县黄发垂髫习书作画蔚然成风。

萧县是汉文化腹地,“龙城画派”发源地,书画活动源远流长,书坛画苑群英竞秀,走出过刘开渠、朱德群、王子云、萧龙士等众多艺术大师,1993年被原文化部命名为“中国书画艺术之乡”。

萧县书画名家和小学生一起创作  图片来源于中新网

目前,萧县23个乡镇全部成立了书画院、书画协会,村村建有书画室,群众性书画活动丰富多彩,已形成一支规模浩大的民间创作队伍,擅施丹青的书画人才3万余人。其中,骨干人才4000多人,国家及省级美协、书协会员500余人。

萧县风光 萧县县委宣传部供图

清代,“扬州八怪”崛起的乾嘉年间,萧县涌现出一批“重传统、重笔墨、重生活”的“文艺青年”,他们经常在当地举行沙龙,交流书画心得。

萧县这群“文青”,既继承了祖辈的传统技法,又冲破传统的束缚,向偶像“扬州八怪”一样,追逐时代新潮,以强烈的个性阔笔写意,以泼辣豪放的笔墨写实,技艺日高一日,一时人才济济,高手林立。

这个时期有影响的书画家有吴作樟、刘云巢、张太平、王维翰、吴凤昭、张昌、袁汝霖等数十人。他们艺术思想趋于一致,技法意境趋于相同,融合南疆北国,形成了新的画风流派,影响较大。由于他们经常活动的地方在龙城,后来大家都称之为“龙城画派”。

龙城画派形成于清代中期,发展壮大于清末民初,在徐淮地区享有盛名,他们筑坛立说,大写意画风日盛,成为一个较为完善的艺术流派。

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掀起了“龙城书画热”,王子云是这个时期的代表,他上海美专毕业后,回到萧县开展美术教育工作。在他的极力倡导下,县内学校开设了美术、书法课。他任美术教师期间,先后发现培养了刘开渠、王肇民、朱德群、欧阳南荪、刘梦笔、卢致远、许克书、蒋瑞云、朱广明、郑东方、罗丹等一大批绘画新秀。

王子云 图片来源于萧县书画网

在王子云的指导和推荐下,萧县27名优秀书画学子纷纷走出萧县,到北京、上海、杭州等地美术院校深造。之后,他们又将所学回报家乡,带动了萧县书画艺术的发展。

新中国建立后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萧县书画日趋繁荣,进入“黄金时代”。以水墨写意花鸟画饮誉省内外的萧龙士,在建国初期已是花甲之年,但求知欲未减,1949年在京拜齐白石为师。

萧龙士  图片来源于安徽新闻网

李苦禅称萧龙士的墨兰为“全国一枝兰”,他是二十世纪中后期“龙城画派”的领军人物。在萧龙士等老一辈画家的带领下,萧县书画艺术普及城乡,形成了庞大的书画队伍。

1981年萧县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书画院,1987年,萧县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画院。1993年国家文化部授予萧县“中国书画艺术之乡”。从1992年至2004年成功举办了四届书画艺术节。

春节期间萧县书画名家开展写春联活动 萧县县委宣传部供图

依托传统资源和人文优势,涵养龙城精神,以文化兴业,辟发展新径,是萧县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。

为促进萧县书画事业整体提升,近年来,萧县相继实施“田园普及计划”“狮虎行动计划”“英才激励计划”三大书画提升计划,壮大了书画艺术人才队伍,为萧县书画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

龙城书画文化一脉相承,又与时俱进。萧县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,弘扬优秀文化基因,实施高水平的文化创新,把书画文化与红色文化、孝善文化、两汉文化、美食文化等结合起来,展现文化新境界和文明新高度,在新征程中,壮丽的精神图景与壮阔的发展图景交相辉映。(作者 刘浩)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人人空调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36   联系邮箱:855729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