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滚动 > > 内容页

2023半导体设备行业2022年及一季报总结 半导体设备承接AI扩散行情

时间:2023-05-06 10:56:18 来源:东吴证券 分享至:

核心观点:

收入端延续高速增长态势,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。 1)收入端,2022&2023Q1十五家半 导体设备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18.87亿元、99.77亿元,分别同比+49.98%、+46.67%,收入端延续高速 增长势头。2)利润端, 2022&2023Q1十五家半导体设备企业合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7.76亿元、15.90亿元,分 别同比+67.84%、+105.54%,显著高于营收端增速。2022&2023Q1十五家半导体设备企业销售净利率分别为 18.83% 、15.97% ,分别同比+1.96pct 、+3.83pct ,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。进一步分析:①毛利端, 2022&2023Q1十五家半导体设备企业整体毛利率分别为45.75% 、44.41% ,分别同比+2.54pct、-1.45pct ;②费 用端, 2022&2023Q1十五家半导体设备企业期间费用率分别为27.97% 、29.05% ,分别同比-2.84pct、 -1.91pct ,规模效应持续体现。


【资料图】

3)订单方面,2022&2023Q1十五家半导体设备企业合同负债分别达到153.77亿元、 169.96亿元,分别同比+55.21% 、+56.65 %,进一步验证在手订单充足,保障半导体设备行业业绩延续高速增长 。

四重逻辑共振,继续看好半导体设备投资机会。1)继2022年10月美国对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制裁升级后,2023 年荷兰、日本相继加入限制阵营,海外制裁升级背景下,我们看好晶圆厂加速国产设备导入,2023年半导体设 备国产化率提升有望超出市场预期。 2)中芯国际2023年资本开支基本持平。此外存储扩产好于先前预期,晋 华、粤芯等二三线晶圆厂合计资本开支有望持续提升,随着Q2国内晶圆厂招标陆续启动,国内半导体设备公司 订单有望持续兑现。

3) 2023年科技自主可控已经上升到举国体制,组建中央科技委,国家层面加大集成电路 产业扶持力度,多省市将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纳入当地政府报告,并从技术创新、项目建设、资金支持、标准 制定等层面支持产业链发展,政策利好持续落地。 4) OpenAI模型持续迭代,算力需求持续提升背景下,AI芯 片市场规模持续扩张,2025年我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1780亿元,AI行业发展大趋势下,我们认为AI行情有 望持续扩散,支撑各类芯片的底层—半导体设备持续成为AI行情扩散的下一个方向。

一、半导体设备行业:业绩持续高速增长,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

收入端:前道设备维持高增,后道测试设备短期承压

2022年十五家半导体设备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18.87亿元,同比+49.98%;2023Q1十五家半导体设备 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99.77亿元,同比+46.67%,收入端延续高速增长势头,表现十分亮眼。 分环节来看,薄膜沉积设备、CMP设备、清洗设备、涂胶显现表现十分出色。1) 2022和2023Q1拓荆科 技营收增速分别为274%和125%,领跑板块,主要系PECVD等快速突破,市占率快速提升。2) 2022和 2023Q1华海清科、盛美上海、芯源微和北方华创营收增速均超过50%,维持较高的增速,中微公司 2023Q1营收增速降速明显,我们推测主要系订单交付节奏所致。3) 2023Q1长川科技和华峰测控营收同 比出现下滑,主要系封测行业景气短期仍然承压所致。4)精测电子、万业企业营收增速较慢,主要系 传统主业拖累,二者半导体设备收入占比较低。

利润端:延续高速增长,增速优于营收端表现

2022年十五家半导体设备企业合计归母净利润77.76亿元,同比+67.84%; 2023Q1十五家半导体设备企 业合计归母净利润15.90亿元,同比+105.54%; 2022&2023Q1归母净利润均高于收入增速,2023Q1 增速加快主要系公允价值变动影响。 分企业来看:1) 2022年和2023Q1拓荆科技、盛美上海、华海清科、北方华创、芯源微归母净利润同比 增速均超过100%,领跑半导体设备行业,且净利润端增速大幅领先收入端,盈利水平明显提升。2) 2023Q1中微公司、赛腾股份、万业企业、晶升股份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大幅提升,盈利水平大幅改善 。3)2023Q1华峰测控、长川科技、精测电子归母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,主要系封测、面板行业景气度 较差,且研发投入较大所致。

2022年十五家半导体设备企业合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5.20亿元,同比+122.51%; 2023Q1十五家半 导体设备企业合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.70亿元,同比+71.67% ,扣非归母利润增速同样显著高于营 业收入增速,行业真实盈利水平大幅提升。 分企业来看:1) 2022年和2023Q1拓荆科技、盛美上海、华海清科、北方华创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 均超过100% ,真实盈利水平大幅提升,其中华海清科、北方华创扣非归母利润增速高于归母净利润增 速;赛腾股份和芯源微同样维持着超过50%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。 2)2023Q1 中微公司、华峰测控 、万业企业、长川科技、精测电子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降速明显,主要系行业景气度、公允价值变动等 影响。

净利率:持续快速提升,封测设备盈利水平大幅下滑

2022年十五家半导体设备企业销售净利率为18.83%,同比+1.96pct, 2023Q1年十五家半导体设备企 业销售净利率为15.97%,同比+3.83pct ,盈利水平改善明显。 分企业来看,1) 2022和2023Q1华峰测控、万业企业、华海清科、金海通销售净利率超过30%,领 跑本土半导体设备企业,其中华峰测控、金海通盈利水平同比出现下滑,主要系封测景气度较差、 且收入增速低于人员扩张速度,华海清科盈利持续提升,主要系规模效应;2) 2022和2023Q1盛美 上海、拓荆科技、北方华创、芯源微销售净利率同比均出现上市趋势,其中拓荆科技、盛美上海 2023Q1净利率同比+20pct、+25pct,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、毛利率提升,以及规模效应下期间费用 率下降。3)2023Q1长川科技净利率同比-33.24pct,出现亏损,主要系期间费用率大幅提升所致。

2022年十五家半导体设备企业扣非归母净利率为15.57%,同比+5.07pct,盈利水平改善明显, 2023Q1 十五家半导体设备企业扣非归母净利率为12.73%,同比+1.85pct,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。 分企业来看:1) 2022和2023Q1华峰测控、金海通扣非归母净利率超过30%,表现优异,远超其他半导 体设备同行,不过受行业景气度影响呈下降趋势; 2) 2022和2023Q1拓荆科技、盛美上海、北方华创 、华海清科、芯源微、至纯科技、赛腾股份扣非归母净利率同比均出现了一定程度提升,盈利水平持 续修复,其中拓荆科技表现最为出色,分别同比+21pct、25pct。3)2023Q1中微公司、万业企业、精测 电子、长川科技扣非归母净利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,分别同比-1、-15、-4、-32pct,主要系传统主业、 行业景气度等因素影响。

毛利率:整体呈现上升趋势,测试设备毛利率出色

2022年十五家半导体设备企业销售毛利率为45.75%,同比+2.54pct,延续持续上升态势; 2023Q1十五 家半导体设备企业销售毛利率为44.41%,同比-1.45pct同比出现一定下滑。

分环节来看,1)2022和2023Q1华峰测控、长川科技毛利率均超过50%,在半导体设备中遥遥领先, 其中华峰测控毛利率出现一定下滑,主要系STS8300仍处于市场开拓期,毛利率较低;长川科技毛利 率有所提升,主要系毛利较高的测试机收入占比提升所致;此外分选机龙头金海通毛利率同样出色, 达到了57%、54%。2) 2022和2023Q1盛美上海、拓荆科技、中微公司、精测电子、芯源微毛利率均 出现了一定程度改善, 2023Q1 盛美公司和拓荆科技毛利率更是达到55%、50%,领跑前道设备环节。 我们判断一方面系产品结构优化,另一方面成本端也存在规模效应。 3) 2022和2023Q1北方华创、至 纯科技毛利率出现一定下降,我们推测主要系产品结构变化所致。

费用率:规模效应显现,期间费用率持续下降

2022年十五家半导体设备企业期间费用率为27.97%,同比-2.84pct, 2023Q1十五家半导体设备企业期 间费用率为29.05%,同比-1.91pct,规模效应持续体现,期间费用率下降,是半导体设备板块利润端 大幅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。 分企业来看:1) 2022和2023Q1拓荆科技、北方华创、中微公司、华海清科、盛美上海、赛腾股份期 间费用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,核心在于规模效应,其中拓荆科技期间费用率分别同比-17pct、-25pct ,降幅尤为明显。2) 2023Q1长川科技、微导纳米、华峰测控、万业企业、精测电子期间费用率大幅 提升,分别同比+52、+42、+12、+7、+8pct,主要系收入端短期承压,研发费用率提升明显。

现金流:订单&备货增加,经营活动现金流变差

2022年十五家半导体设备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合计为-2.69亿元,同比-13.72亿元,经营质量有所 下滑,主要系新接订单充足,且供应链紧张,原材料备货增加, 2023Q1十五家半导体设备企业经营活 动现金流净额合计为-21.99亿元,同比+1.03亿元,略有改善。 分企业来看,1) 2022和2023Q1仅北方华创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现好转,分别同比增加0.49亿元和6.33亿 元,领跑半导体设备行业。我们判断主要系光伏、电子元器件需求旺盛,同时设备加速交付、确认收 入。2)2023Q1除北方华创、至纯科技、华海清科外,大部分半导体设备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现明 显下滑,我们推测主要新接订单充足,原材料备货增加,订单尚未大规模交付确认。

二、四重逻辑共振,继续看好半导体设备投资机会

美、荷、日相继加码制裁,国产替代进程有望超预期

2022年10月7日,美国对向中国半导体产业制裁升级: 1)对128层及以上3D NAND芯片、18nm半间距及以下DRAM内存芯片、16nm或14nm或以下非平面晶体 管结构(即FinFET或GAAFET)逻辑芯片相关设备进一步管控。 2)在没有获得美国政府许可的情况下,美国国籍公民禁止在中国从事芯片开发或制造工作,包括美国设 备的售后服务人员,引发市场对于本土半导体设备企业美籍高管&技术人员担忧。

2023年3月8日,荷兰政府以“国家安全”为由,宣布将对包括“最先进的”深紫外光刻机(DUV)在内 的特定半导体制造设备实施新的出口管制,并加入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的阵营。ASML官网发布公告 对荷兰政府设备出口限制进行解读,ASML认为仅NXT:2000i以上高端机型将需要申请出口许可,成熟 制程客户仍将可以使用1980及以下型号浸没式光刻机,我们认为DUV出口限制对当前国内成熟晶圆厂扩 产影响不大,或将加速设备进口替代进程。 2023年3月28日,荷兰ASML总裁访华,并与商务部部长会晤,双方就阿斯麦在华发展等议题进行交流。 ASML这一举动或释放想要改善对华关系的善意信息,我们认为未来荷兰ASML或不会贸然扩大设备出 口型号限制范围,短期内国内成熟制程晶圆厂供应链安全风险可控。

2023年3月31日,日本政府宣 布将修订外汇与外贸法相关法 令,计划5月颁布,7月施行: 1)清单拟对六大类23种先进 半导体制造设备追加出口管制 ,主要包括极紫外线(EUV) 相关产品的制造设备和用于存 储元件立体堆叠的刻蚀设备。 按线宽来看,均为10~14nm以 下的先进制程制造设备。 2)此次新增的23种半导体制 造设备及技术在从日本对外出 口时均会触发出口许可证要求 ,而这些新增物项在出口至中 国大陆、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 时将仅能申请流程较为复杂、 审批更加严格的许可证类型。

整体来看,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仍处于低位。 收入口径下,我们预计2022年11家半导体设备企 业合计实现营收378亿元,同比+54%,对应半导 体设备市场整体国产化率仍不足20%。 细分领域来看,国产半导体设备企业在清洗、 热处理、CMP、刻蚀设备等领域已取得一定市 场份额。然而,对于光刻、量/检测、涂胶显影 、离子注入设备等领域,我们预估2022年国产 化率仍低于10%,国产替代空间较大。

逆周期扩产加速推进,晶圆厂资本开支维持高位

中芯国际已成本土晶圆厂扩产主力,2023年资本开 支维持高位。作为内资逻辑晶圆代工龙头,中芯国际 在半导体行业下行周期中,2022年8月拟在天津投资 75亿美元建设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项目,规划产能 为10万片/月,进一步验证逆周期扩产逻辑。资本开 支方面,2022年中芯国际资本开支达到63.5亿美元, 同比+41%,并预计2023年资本开支基本持平。 2023年存储企业扩产好于先前预期,二三线晶圆厂 粤芯、晋华、燕东等合计扩产量预计仍有一定增长。

AI算力需求持续提升,半导体设备承接AI扩散行情

生成式人工智能架构由算力层、平台层、算法层和应用层四层架构组成。其中,算力层主 要指人工智能芯片——是一种专门处理人工智能计算、应用等任务的芯片,主要包括GPU 、FPGA、ASIC等不同形态。 算力需求持续提升,AI芯片市场规模持续扩张。GPT的参数量呈现指数级增长,带动算力需 求持续增加,根据CSDN报道,微软为构建ChatGPT的算力构建基础设施,需要将上万颗英 伟达A100芯片进行连接。深圳人工智能协会数据,2025年我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1780 亿元,2019-2025GAGR可达42.9%。

截止2023年5月2号,ChatGPT指数年初至今累计涨幅71.74%,估值处在历史82.40%分位,目 前AI板块性价比下降,对于追涨资金有一定心理压力,短期进一步上涨的话可能需要更超预 期的事件催化和基本面预期的改善。 AI行业发展大趋势下,相关细分板块的投资热情我们认为会延续,我们认为AI行情有望持续 扩散,支撑各类芯片的底层——半导体设备持续成为AI行情扩散的下一个方向。

(本文仅供参考,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。如需使用相关信息,请参阅报告原文。)

标签: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人人空调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36   联系邮箱:8557298@qq.com